赞皇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4-16    来源:赞皇县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1.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提升工程。工程总投资300万元,用于150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综合服务站达标建设,配置“综合服务站”网络办公设备,实现市县乡镇村(社区、居委会)四级联动,使政务事项办理延伸到全县11个乡镇222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完成省“村级综合服务站县域全覆盖”要求,更多事项实现群众办事不出门,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金融便民服务工程。预计投入135万元,在全县211个行政村全部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完善改进其服务功能,保证全县所有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和缴费业务,打通农村支付“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解决银行网点少、群众结算不方便的问题。
3.教育新学区(一期)建设工程。项目总占地335亩,规划建设1所6班幼儿园、2所4轨24班制的小学部、2所8轨24班制的初中部、1所20轨制的高级中学部、综合服务中心及周转楼。项目完工后,将是我县唯一一所集幼儿园、中小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学区,足不出校就读十五年,进一步提升我县教育教学环境。
4.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总投资3189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9条21.46公里,完成6.2万户本地卡表费控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煤改电”村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保障取暖季可靠供电;实现全县所有居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上国网”APP线上缴费,省去以往到营业厅电费充值的路程往返和到电表处插卡认证的麻烦,消除携带现金缴费的安全风险。
5.省道S542(赞皇段)改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元氏赞皇界,与省道S242(原红旗大街)交界处,终点至京赞线与高速连接线顺接,长约10.3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4米(南水北调大桥由市公路建设发展中心负责,不包含在该项工程内)。在路基完成95%和路面完成总工程70%的基础上,继续实施路面上面层、绿化工程、安全设施、防护工程等,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与平赞高速连接线共同形成东起红旗大街,西至太行山高速竹山出口,长约15公里一级公路。进一步提升赞皇县域的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构建形成高效快捷公路网,对赞皇及周边物流、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产业结构的调整、横向经济联合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赞皇经济发展。
6.农村安全饮水维修养护工程。2021年计划投资222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和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对我县10个乡镇60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项目建设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改善我县7.57万人的供水保障,满足群众的用水需求;同时委托有水质检测资质的单位对我县97个分散饮水及分散集中相结合饮水行政村的饮用水水质进行化验检测,共涉及36928户,109478人,化验水样240份。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7.坛山公园停车场建设工程。工程项目总投资697万元,项目位于赞皇县城东北部,处于坛山公园西南入口西侧。建设场地面积约21.5亩,车位共计361个,包含6个无障碍停车位。项目完成后将有效解决坛山公园停车难的问题,提高县城区域服务质量。目前工程已完成场地基础工程,下一步将进行场面硬化及绿化等工作,工程将于2021年7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8.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工程项目总投资610.81万元,项目起始于南环路与京赞线交叉口,沿京赞线向南接入通府街污水管网,共设计污水主管道1690.67m。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县城西南部污水随意排放问题,进一步完善县城整体排水系统,有效的提升县城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并对树立城市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工程计划于2021年3月开始动工,2021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9.县域医疗远程诊室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00余万元,项目内容为在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院分别建设1个远程诊室;在全县11所乡镇卫生院分别建设1个远程诊室。包括建设远程医疗音视频交互终端、远程医疗业务套装、网络安全设备等。项目竣工投用后,可以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县域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网络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可以实现与省远程医疗中心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让全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市级专家的诊治,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10.滨榆线(赞皇段)大中修工程。国道滨榆线(G339)高邑赞皇界至赵赞连接线交叉口段修复养护(大中修结合)工程起点位于高邑赞皇界,止于赵赞连接线;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11.4米,全长9.036公里。路面提升改善完成后,将提升东出西联运输通道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并进一步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有效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改善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形成,为我县开发区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